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羅琛堡最新作品

藝術家羅琛堡是一位資深的多媒體藝術家。這次在正/側畫廊展出的是靜態的平面作品,與他素來使用的媒介不同。他常用的媒介有錄像、裝置和劇場等,這些媒介是動態、立體的和需要運用較大或整體空間的,在感官刺激上是比較大;對比之下這次的作品是靜態的、平面的和單向視點的,比前者較為含蓄。
  靜態平面的作品所有的資訊會在同一時間呈現給觀眾。錄像、裝置和劇場會有先後次序和空間次序(由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所以兩者在引導觀眾去閱讀的方法也很不同。在這一方面,欣賞過他以前的作品的觀眾會有較深的感受。這次的作品彷佛將閱讀作品的自主權交給觀眾,但只要看久一點,則發現藝術家對觀眾閱讀方式的引導還是存在的,只是形式改變了。他透過擺放作品的方法、色彩的運用和聚散引導了觀眾。
  另一方面,我感受到他素來使用的媒介影響了他對平面作品的創作手法。他作品的色塊是清晰的和層層重疊的,就像在一個真實的房間中看到層層的色塊在你面前排列著一樣,讓人感受到三維的空間。
 現在的藝術雖然已無媒介之分,甚麼也可以是藝術,但媒介始終對於觀眾的欣賞方式和藝術家創作的影響也是存在和重要的。

郝立仁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詩意的回應 - 談黎慧儀新作


繼「最後的顏色」和「一葉寄語」後,黎慧儀的「一平方呎」沿用樹葉來做顏料,但沒有重覆。她坦言這次的創作過程又帶來了一些新鮮和驚喜,這媒介的可能性還有許多。綠色的葉磨出來是綠色的嗎?什麼葉磨出來會是什麼質感,是黏是乾?

今次,所有的葉都來自上水的天平山村。她一步一步踏在兒時的路上,俯身拾起地上的樹葉。把它們撕碎,加些水,磨啊磨,它們散發出屬於自己的香氣。重覆又重覆的動作,是專注。每一種葉的顏色也是特別的,拼上它獨有的纖維和質感,一層一層,伸展開去。黎慧儀讓顏料在木板上自由流動,呼吸,等待,凝固,好像是把它留住了。

有人問她顏色會褪嗎?她說當然會。久了,色會變淡;纖維會掉。輕輕的回答,想想覺得不平常。她的作品會漸漸地變,不在追求表面上的永遠。藝術家所展現的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藝術是對生活的追隨與欣賞。憑她的敏感和觸覺,將隨手可得的物料,用藝術的語言內化成一種對生活詩意的回應。

「一平方呎」在正/側畫廊,這小小的空間,很合襯。人們常說香港寸金尺土,但有多少人會觀察,欣賞眼下踏著的土地,眼前的風景呢?

盛虹
嶺南大學碩士研究生